日期:2025-10-28 04:51:20
日期:2025-10-28 04:51:20

日前,2025年兵地校园中华诗词大会在新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举办。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这场文化盛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串联起广东与新疆两地情谊,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主办,东莞市教育局、喀什地区疏附县和伽师县等有关单位大力支持。活动覆盖小学组、初中组两大组别,吸引来自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以下简称“三师”)的12支兵地校园队伍同台竞技,不仅为南疆少年搭建了展现诗词素养的舞台,更是一次深化“粤新一家亲”的生动实践。

诗词为桥,文化为媒
筑牢民族团结的精神根基
本次诗词大会将“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源、聚民族之心”的核心理念贯穿始终。活动中,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与三师的学子同场竞技,在诗词中感受边疆大好河山与中华文脉的深度交融,将优质教育资源与传统文化传播相结合,推动粤疆两地青少年以诗会友,让民族团结之花盛放。

正如广东援疆驻三师工作队和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所言:“中华诗词是跨越地域、民族的文化通用语言。我们希望以这场大会为抓手,让粤疆青少年在传承文明根脉的同时,建立情感联结,共同扛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这既是‘文化润疆’的具体落地,更是‘粤兵一家亲’的鲜活注脚。”

粤新联动,兵地融合
打造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比赛现场,三师五十一团第二小学的选手乃则乃与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麦迪娜・阿卜杜拉因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结为“诗友”,赛后两人互相拥抱。“以前只在课本上读诗词,现在和不同学校的同学一起答题,才知道原来大家都爱李白的诗!”麦迪娜・阿卜杜拉的话道出了兵地学子的共同心声。此外,大会特别设置“台下互动答题”环节,邀请现场观赛学生参与诗词抢答,答对者可获得文化纪念品,现场氛围十分踊跃。

本次大会突出兵地融合,参赛的12支参赛队伍中,既有来自疏附、伽师县的地方学校队伍,也有兵团学校队伍。学子们围绕“海底捞月”“珠玑相连”“捷足先登”“一锤定音”四大环节展开角逐。


为确保赛事的专业性,大会邀请了广东援疆教师及有关专家组成评审团,从诗词理解、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等多维度为选手打分,并在赛后结合实例讲解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
经过激烈角逐,大会评选出多类奖项:优秀选手选拔基地18个、最佳团队9个、优秀组织单位3个,以及小学组、初中组一、二、三等奖。



大赛获奖队伍的代表还将前往广东东莞,观摩2025年东莞市中华诗词大会,与东莞少年展开跨地域诗词对话。“我们不仅要在新疆办诗词大会,更要让南疆少年走出去,看看广东的校园文化,也让广东学生了解新疆的诗词风采。”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两地还将通过“线上诗词共读”“文化研学互访”等形式,持续深化交流合作,让中华诗词成为连接粤新两地的文化纽带,推动文化润疆走深走实。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助力边疆学子接受中华文化浸润
“我学习古诗词三年了,最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让我觉得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小学组诗词小英雄、三师四十四团二中的苏麦耶·艾沙说,为了准备比赛,她和队友每天课后一起背诵诗词、讨论诗意,“现在我不仅能背更多诗,还敢在很多人面前答题了,诗词给了我自信。”

“这两年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在涨,以前布置诗词背诵作业会有学生觉得难,现在很多孩子会主动找我布置诗词相关的作业。”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指导老师刘小彦说,诗词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成绩,更改变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自从学生们爱上诗词后,经常在班会课上分享诗词故事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更加开朗自信。”
“我们选择以诗词大会为载体,就是希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少年心灵,让他们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文化传承的接力者。”广东援疆驻兵团三师工作队文教医疗组组长、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副局长叶松根表示,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证明了“文化润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类似的文化活动,让粤新两地青少年在文化交流中凝聚共识。”

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广东在对口支援中深化教育援疆、文化润疆的具体实践。近年来,广东援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优质示范学校创建、校园声像图书室建设等重点任务,为民族团结厚植思想文化的土壤。
此次2025年兵地校园中华诗词大会的圆满落幕,播下了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的种子。未来,随着粤新两地文化交流持续深化,中华文化将继续在祖国西北大地绽放光彩,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留下更多生动注脚。
通讯员:广东援疆
来源:南方农村报
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