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4 05:56:55

上回我们说到“爨cuàn”字,这个字表现的是在灶台生火炊煮的形象。
但灶台是后来才发明的,更早的时候古人烹饪食物只是简单地在地上挖个坑,直接在坑里生火炊煮。
这种挖在地上的灶坑写作“竈zào”,也就是“灶”字的古文。
《说文》对竈(灶)字的解释是:
“竈,炊穴也。从穴。鼀省声”
“竈zào”字里有个“穴” ,说明这不是那种有灶台的灶,而是在地上挖出来的炊穴,是最古老的灶的形式。
那么,问题来了。
古文“竈”字那“穴”字头底下的“鼀cù”又表示什么呢?
我们可以看一下《说文》里的古文“竈”字写法,分明是“穴”字底下是一个
图片
字,根本不是“鼀”!如图所示:图片
从春秋时期的金文“竈”字也可以看出,“穴”字底下分明是一个
图片
字,根本不是“鼀”!如图所示:图片
秦代的简牍里面的“竈”,也是“穴”字底下一个
图片
字,根本不是“鼀”。如图所示:图片
那么,古代的竈(灶)字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这个
图片
字?不妨来细细研究一下这个
图片
字,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既不是“鼀”字,也不是和它长得很像的“黽měng”字!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里面把“竈”写作
图片
而不是鼀,显然是认为竈的底下是个“黽”。图片
但是不管是“鼀”还是“黽”字,《说文》的解释都把它们当成了蟾蜍和青蛙之类的动物。
《説文·黽部》:“鼀,圥鼀,詹諸(蟾蜍)也。”
《说文》:黽,鼃(蛙)黽也。
可
图片
这个字明明描绘的是一种有爪子和长尾巴的动物!!!这绝对不可能是青蛙或者蟾蜍,更像是四脚蛇或者鳄鱼之类的动物!虽然《说文》里面说这个字的意思是青蛙之类的动物并不准确,但是说这个字“从它,象形”,却是很正确的。如下图所示:
图片
所谓它,就是蛇。
《说文》称:“
图片
头与它(蛇)头同”,可见这是一种长着蛇脑袋的动物。金文里的“它”字长得就是一条长蛇的样子,如下图所示:
图片
给金文“它”字加上四个爪子,就和金文“竈”字底下的
图片
字一模一样了,对比图如下:图片
所以,结论很显然,春秋时期的金文“竈”字,是灶坑底下一条四脚蛇!对比图如下。图片
春秋时期的竈字,原本是地灶里面一条四脚蛇的造型,但是后来,这蛇身上的四只脚渐渐脱离了蛇身。比如《说文》里就列举了这样的一个“竈”字,可以看到灶穴底下的四脚蛇已经变成了无脚蛇,原本长在蛇身上的四只脚脱离了蛇身,变成了从两边伸过来抓向蛇的四只手。如下图所示:图片
到了秦朝,秦系简牍的“竈(灶)”字里,灶坑里的四脚蛇已经彻底没了脚,抓向蛇的四只手也只剩下两只。如下图所示:图片
这种写法,居然和古文“龙”字造型极其相似!
看下图,这些古文“龙”字的写法中,大量出现了两手操蛇的造型:
图片
对比一下这两个字,上边是个“龙”字,下边是个
图片
,何其相似!图片
也就是说,古文竈字底下,原本的那个
图片
,最早是一只四脚蛇的形象,实际上就是一个“龙”字!古代有把蛇或者四脚蛇称为龙的习俗,直到现在也有。比如彝族人至今认为龙的形象是蛇或者四脚蛇,叶宏和李金发《神话的结构与彝族生态文化》就说:
神“龙”的故事常被人们绘声绘色地讲述,比如,关于“龙”的样貌,在一些传说中,是像蟒蛇或者类似蛇的东西;有的地方则指群居的小四脚蛇。
好了,说了那么多,我们已经可以确定,古文“竈(灶)”字的结构,是一个地下炊穴里面,有一条蛇或者四脚蛇的造型。这条蛇被称为“龙”。
灶里为什么有条蛇?
答案是:灶里这条蛇不是一般的蛇,它是灶神祝融!
本文为抱雪斋文字考古学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在线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